“九千岁”是怎么来的? 历史上都有谁号称“九千岁”
众所周知,古代的皇帝作为九五之尊,在影视剧里面都被称作是万岁。万岁”这个词本来只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。秦汉以前,欢呼“万岁”是比较普遍的事。但是在秦汉以后,臣子朝见国君,拜恩庆贺,也常常呼喊万岁,这种习惯由此逐渐成为一种礼节。皇帝自己也喜欢这种万人之上的尊贵感,所以万岁便成为帝王代称了。但这时万岁并不是帝王惟一或专擅的称呼,如果对别人呼喊万岁,皇帝也不干涉。 汉武帝曾想把“万岁”据为已有,不许别人用。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,普通百姓一到高兴的时候还是会欢呼万岁。 到了宋朝,皇帝的“万岁”瘾可大啦!如果有大臣被称为“万岁”,就算犯禁,要受到重罚。可见,自从宋朝开始,“万岁”一词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,如果谁再随意欢呼“万岁”,就会有杀身之祸。到明朝以后,规定更加严格,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可见万岁是九五之尊的代称,而九千岁则是仅仅低于万岁的存在,意思是除了皇帝,我才是老大。历史上号称九千岁的人总共有两个。
第一个号称九千岁的人便是明代的宦官魏忠贤。明熹宗时期,出任司礼秉笔太监,极受宠信,被称为“九千九百岁”,把持朝政,排除异己,专断国政,以致于人们“只知有忠贤,而不知有皇上“。朱由检继位后,打击惩治阉党,魏忠贤遭到弹劾,被流放凤阳,在途中畏罪自杀。
清朝后期,太平天国起义里的东王杨秀清;当时杨被封为“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。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,称幼东王九千岁”。此后杨秀清的权势越来越大,后来比韦昌辉的要大,甚至是已经开始威胁到了天王洪秀全的威望,然后洪秀全为了剪除他的影响,就支持韦昌辉把九千岁杨秀清给杀了。
所以”九千岁“这个称号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乱臣贼子的称号,太子都只有千岁,你一个做臣子的敢号称九千岁?所以号称九千岁的权臣都是没有好下场的。历史上两个号称九千岁的人都是以悲剧告终的。

